
勞資爭議處理制度判紹:調解


合作金庫銀行一年一度的全行經理會議,於100年2月11日假集思會議中心台大館舉行,由董事長劉燈城、總經理蔡秋榮共同主持,總行副總經理、各管理單位主管、轉投資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及國內外分行經理逾360多人齊聚ㄧ堂,共同研討未來一年的營運方針,以凝聚共識。
本次會議除檢討過去一年的各項經營成果、宣達100年度業務推展重點及營運目標,並分別就存匯、授信、外匯、財富管理等業務進行研討,此次會議又特別增列如何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以回饋社會之公益議題,合庫希望在創造輝煌績效的同時,更能延伸社會關懷,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社會公益、弱勢團體及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特別邀請財政部長李述德及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長桂先農蒞臨,針對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及金融業應善盡職業道德以保護消費者作專題演講,期勉合庫朝全方位優質銀行目標邁進。
為加快旗下轉投資的投信、證券2家公司申設進度,合庫董座劉燈城昨(20)日前往金管會拜訪主掌相關業務的副主委吳當傑。
繼合庫人壽,合庫與巴黎人壽合資成立合庫投信,預計5月開張,首檔基金將發行規模約50億元的台股基金。
據悉,劉燈城昨天拜訪吳當傑,主要是希望匯總主管機關對合庫投信發行基金種類、規模的看法,作為日後規劃投信基金發行的參考。
| ||
台股接連下跌,公股行庫則逢低加碼台股部位,合計第一金控、華南金控、合作金庫銀行等公股行庫,預計投入逾150億元資金。 台股想攻上萬點行情,近期頗有近關情怯的走勢,但三商銀、合庫仍長期看好台股,華南金甚至大膽預測第三季台股可能出現「萬點」,包含合作金庫銀行、第一金、華南金皆表態將加碼台股投資部位,不排除透過董事會授權加碼額度,加碼金額預估各自都有30至40億元。 合庫銀董事長劉燈城昨(11)日表示,目前合庫投資台股的部位僅20多億元,還有40億元的加碼空間,合庫的財務部門將視整體狀況分批加碼台股,並鎖定權值股 第一金控董事長蔡慶年指出,今年整體景氣、經濟數據都很好,加上現金股利的發放優勢,樂觀看待今年台股表現。第一金於去年第四季開始,就持續加碼台股,目前已接近投資滿水位的階段。第一金亦不排除後續授權董事會,再加碼台股投資額度。 華南銀行主管指出,受到全球經濟景氣與兩岸經濟協議(ECFA)議題發酵影響,今年台股有機會測試萬點行情,不過,期間可能會有震盪,這波行情過後,台股應該會先行修正,預估第三季還會出現新一波行情,最好的加碼時機點,是在台股8,500點左右。 據了解,目前一銀投資台股的部位約新台幣60億元,華銀約30億元,一銀自去年第四季起加碼的台股,包括電信、科技等類別。 彰銀則表示,投資台股30億元的額度還未滿,只要時機成熟,仍會慢慢進場,但短期內沒有「加碼」的計畫。 除看好台股後市表現,合庫銀昨日也舉行今年度的經理人會議,劉燈城也期勉所有經理人,今年要持續衝高獲利。外界預期今年合庫稅前盈餘可望突破100億元。 |
合庫董事長劉燈城表示,看好台灣黃金十年經濟成長契機,今年將朝金控之路邁進。圖/洪錫龍 |
合庫今年目標及重要財務指標 |
合庫今年底前可望成立金控,變身全國第6大金控。合庫董事長劉燈城昨(11)日首度在年度行務大會宣示今年底前籌組金控的目標,並向轄下逾300家分行、子公司信心喊話,強調合庫資產規模,絕不輸其他中、小型金控。
因應IFRS上路,合庫今年將辦理資產重估,目前合庫淨值1,100億元,由於旗下大台北縣市不動產龐大,預期資產重估後的淨值可望上看2,000億元;劉燈城指出,未來除了藉盈餘轉增資擴充資本額(現為602億元),「未來合庫還將定期進行壓力測試。」
劉燈城也否認市場關於「合庫得吃下國票金才能取得金控執照」的說法。相關主管表示,合庫原本就是國票金股東,先前在政策授意下以每股13元左右的股價出清,如今政策轉向,合庫去年12月初因而在每股約10-12元價位買回持股,希望重回董事會伸張公股股東權益。
合庫持股國票金約2%;8大公股行庫持股國票金部位合計則超過7%。
合庫昨天召開民國100年經理會議,這是合庫每年最重要的大型經營管理會報,劉燈城除了明確宣示成立金控,也提及合庫今年內部訂定的獲利目標超過百億元,特別是合庫逾放比已由98年底的1.43%降至今年1月底的0.86%,備抵呆帳覆蓋率則自65.78%提高至112%,可為合庫今年衝刺獲利提供有力後盾。
因應央行房市管制政策及IFRS即將上路,劉燈城也在行務會議裡公開向經理人示警,表示未來承作土建融及房貸案時,對大台北縣市房價偏高的個案在利率及成數要差別化,包括從嚴評估還款能力,以降低授信風險。
針對中國大陸布局,劉燈城指出,繼中行之後,也將加速與其他大型陸銀簽署MOU的進度;他並證實合庫現在正和工行、農行積極協商。
至於「合庫投信」申設進度,劉燈城表示,已拿到牌照,預計5月開業。今年多數企業會加薪,是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的好時機,合庫信託理財和保險手續費收入各以20億元和7億元為目標,今年手續費收入占總獲利目標為15%。
| ||
公股近年加碼買進國票金,據了解,因多年大股東經營權之爭,公股有意藉加碼行動,進入董事會,發揮穩定力量,甚至不排除進一步推動合庫與國票金合併案。 國票金6月改選董監,各方勢力角逐使得董監改選行情已經發酵;至於彰化銀行預計在11月改選,公股也開始加碼,預料年底前又有一番改選行情的大戲上演。 銀行看中彰銀、國票金等改選題材的金融機構,包括土銀、合庫、兆豐及台銀等,最近都透過財務性投資方式,分別進場加碼這兩家金融機構股票。 公股銀行主管昨(9)日表示,通常董監事改選都有題材,尤其是有經營權之爭者,因此最近已進場加碼國票金及彰銀股票。 據了解,有些公股銀行已接獲財政部指示,可以「斟酌」評估買場,財政部對此則一律表示並無此事。有關人士說,這種事通常是「只能做、不能說」。 國票金旗下沒有銀行,具有金控之名卻無金控之實,多年前合庫曾與國票金洽談合併案,但最後因國票金兩大股東中有一方反對,合併案談不下去。這次改選,公股一旦有機會進入董事會,爭取更多董事支持,推動合併案機率就可提高,不僅不會使市場上的金控家數增加,且可同時解決國票金長期經營權之爭的紛擾。 至於彰銀改選,公股有穩住現有董事席次的壓力,為增強與民股方面的談判籌碼,公股方面早已表態必要時,不排除加碼彰銀持股。 |
| ||
合庫去年稅前盈餘88.3億元,今年1月就達8.51億元,合庫主管認為,今年在資產品質調整到一定水準後,全年或許有機會上看百億元目標。 法人指出,央行升息對於以企業金融為主的泛公股行庫相當有利,預估今年淨利差可增加10至15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 另,房市熱度不減,合庫為全國第二大房貸行,此部分挹注獲利也大,另外本身土地庫存可觀,全省更有超過300家分行,位於台北市長安東路二段(近小巨蛋)的總部園區將於2014年完工,土地相關獲利值得注意。 |
| ||
合庫對外展開購併行動、轉型金控等重大決策,若沒有來自行政院等政策全力支持,恐難以有具體行動,因此,此次合庫若能得到行政院的全力奧援,金控大業應指日可待。 雖然合庫銀一直想要成立金控,金管會似乎無意再發新的金控執照,因此,在行政院默許下,合庫合併國票金,一來可以解決二大股東不和的消耗戰,二來可以為合庫成立金控尋找出路,可謂一舉兩得。 國票金目前股本僅233.34億元,在15家金控中最小;近期股價飆漲七成後,市值已高於日盛金的329.26億元,但營運規模一直無法拉高。 如果能與合庫合併,不僅規模大幅增加,也將多出銀行子公司,在金融產業的布局更完整。 陳冲擔任合庫董事長是民國93年7月到96年1月,當時在民進黨執政被迫離開,之後轉任民間金融證券機構,直到97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再延攬出任金管會主委,現任行政院副院長。 |
【陳瑩欣╱台北報導】很多人在求學時期開始投資外幣或台股,但合庫總經理蔡秋榮表示,對市場掌握度較差的散戶想投資獲利並不容易,建議開始時以不影響流動性需求的閒錢為主,至於投資方式則應以定期定額購買基金為優先考量,不要躁進。
至於中長期生活資金的理財方式,理專建議較保守的投資人,可分批單筆投資3000至6000元不等的基金,或採用「階段式儲蓄法」,分別放在1年期定存、2年期定存、3年期定存,每筆錢到期後皆續存3年,好處是有急用時,可能只需將1筆錢或2筆錢解約,另外1筆錢仍可繼續賺取較高利息。
另一方面,如果存款族有臨時性的資金需求,採用階段式儲蓄法,解約部分賺的利息也會比原來只放在活儲帳戶多,可有效降低投資壓力。
蔡秋榮指出,年輕人投資容易橫衝直撞,不過就他觀察市場動態後發現,不論股票或外匯市場,只有掌握多數資源的大戶、外資較有獲利空間,除非眼光非常精準,否則不如定期定額買基金,穩穩入袋。
蔡秋榮表示,定期定額投資的缺點是流動性不如台幣存款,想變現時,如果正好遇到基金表現較差,只能忍痛認賠,因此最好拿閒錢進場,不會受到短線修正影響。
| ||
去年各家行庫獲利多介於六、七十億元,據了解,今年泛公股銀行內部評估時都認為,只要經濟環境沒有太大變化,稅前盈餘百億元應無問題。 外資券商也同步看好,瑞士信貸預估今年金融股獲利可再成長33%;摩根士丹利更大膽預測,金融業今年獲利會大幅超越去年,年增率為41%。 此外,主打中小企業的台企銀,去年獲利創下十年新高,董事長羅澤成在上周的全行業務會議上表示,今年稅前盈餘至少要成長35%,上半年逾放比率要下降至0.9%以下,備抵呆帳覆蓋率提高至110%。 目前股價淨值比不到1.25倍的合庫,經營團隊為股價抱屈,合庫主管表示,「路遙知馬力,好的股票不會寂寞」。 一銀主管表示,央行每次升息可以擴大利差0.7個基本點,在本業持續提升獲利下,若金融環境沒有太大變化,盈餘提升可以預期。 彰銀去年受惠於拍賣新燕土地利多,價款入帳後,稅前盈餘衝上112.3億元,而第二批的16億元則會在今年入帳,法人認為,彰銀今年獲利有機會再居三商銀之冠。 華銀今年少了增提保盛豐集團詐騙案損失壓力,利差回升至1.31個百分點,法人認為,獲利可望成長至少三成。 |
|
合庫非官方討論區 |
造訪此群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