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4 工商時報 【朱漢崙】
倡議超過半年的兩岸資金平台建立,大陸四大銀行終於付諸行動,但選擇的對象,既不是龍頭銀行台銀,也不是外匯業務最具品牌形象的兆豐銀,而是合庫雀屏中選,成為四大銀行「叩關」的首選對象。為什麼?
據了解,合庫的放款市占率為全台灣第二大,且在北京設置辦事處多年,名列開放辦事處升格分行第一波,是合庫中選的兩大主要因素。台銀、兆豐缺少已有據點優勢,在此波競爭中才讓合庫捷足先登。
合庫對雙方建立台商融資平台的合作非常重視,據了解,即將轉戰台灣金服董座的合庫現任總座林田,原本上周結束韓國訪問行程後,打算直接飛赴北京商談此事,之後雖未成行,但合庫馬上派出法金部最高主管前往北京,可見對此案的重視。
對國內金融業者而言,ECFA的簽署遠比MOU簽署意義重要得多,不過,ECFA能為台灣金融業者「放」到什麼程度,比起MOU,有更多來自政治面的不確定因素,加上昨日傳出ECFA恐延後簽署的消息,反而對於設置辦事處多年,可在MOU簽好就升格為分行的金融業者,較為有利。
再者,合庫排名全國第二大,放款量僅次於台銀的特殊地位,也深為陸銀重視,因為陸銀目前最欠缺的,就是對台商債信的徵信,在找尋提供保證對象時,自然會先挑選擁有最龐大放款客戶群的台資銀行。特別是,合庫超過半數的客戶都是台商,大中小型企業集團均有,在陸銀看來,應對企業財務情況了解最清楚,若陸銀還不能掌握聯徵中心資料時,這種專業,更具迫切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