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2 工商時報 【記者王立德/台北報導】
銀行利差薄如紙的情況雖逐步改善,但「M型化」態勢卻日趨明顯。金融人士指出,由於海嘯前的定存單絕大多數均已到期,加上放款業務增溫,多數民營銀行存放利差已經上調,甚至已升破1.5個百分點關卡,但「政策擁護者」的公股行庫,仍在1個百分點上下苦苦掙扎。
目前所有國銀中,存放利差前段班的當屬台新銀、玉山銀,至第一季底為止,台新銀行存放利差已經回到1.59百分點,玉山銀也有1.58百分點,中信金也有1.48百分點水準,相較起來,公股行庫配合政策,放款給公部門比重較高,如臺銀本週新出爐的數字,是慘不忍睹的0.87百分點。
臺銀發言人楊豊彥指出,0.87百分點是不含18%優惠存款的數字,若加進規模近100億元的優惠存款,存放利差還得下修;合庫董事長劉燈城也表示,合庫的存放利差,大概在1.1~1.2個百分點中浮動。
相形之下,民營銀行利差表現搶眼多了。元大金董事長顏慶章日前說,元大銀活存比已經調高到59~60%,因此存放利差相當高;而臺銀活存比卻不到40%,楊豊彥說,身為指標行庫,國人仍是偏好將存款存在台銀,且公部門利率偏低的貸款,台銀都需身先士卒,因此至今仍無法回到1個百分點以上的水準。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第1季底本國一般銀行存款利率為0.58%,放款利率為1.94%,存放利差為1.36個百分點,創民國98年第1季來1年最高水準,但比較之後,此利差回溫態勢,卻只在民營銀行上看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