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慧心、楊育浩 攝影/許文星
沈臨龍有著一般人少有的恆心與堅持。50歲時,他從公職退下,毅然到法國巴黎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因為他要繼續完成37歲那年到法國留學的讀書夢。做事有始有終的他,至今仍保持一些年少就有的好習慣,比如從高中寫日記至今,從當兵每天早晨做陸軍操至今。有運動習慣的他,相信運動細胞不一定與生俱來,但後天努力培養與持續,就可以找到愛運動的理由,讓自己更健康……
從小到大都酷愛運動的合作金庫金融控股公司兼商業銀行董事長沈臨龍,不否認從運動中獲得極大的好處,他十分感謝父親從小留給他這個么兒最好的禮物,就是從他4、5歲起,每天帶著他早起在樹下打太極拳,為日後的健康、自律性和意志力,打下良好基礎。
沈臨龍退伍至今已近40年,但他每天清晨還是花30分鐘打一套以陸軍拳為基礎、其他類身操為輔助的運動操,即便當天要參加公司的路跑活動,規定五點半集合,沈臨龍也不會省略打拳這件事,而會提早半小時起床,做完健身操才心無掛礙的出門。
「每個人都應該把『運動』當成『工作』來做!」沈臨龍常對備感壓力的同仁說:「工作做不完,還有明天、下個月可以做,一旦身體健康沒有了,就再也撿不回來了!」
合庫運動風氣盛 為國家培養優秀國手
相較於其他金融企業,分行數全台第一多的合作金庫銀行,運動風氣一向興盛。事實上,合庫擁有全國最早成立的企業棒球隊、桌球隊、羽球隊,而且一開始就是由員工自發從下而上發展出來的,所以相較於其他行庫,合庫員工普遍愛運動,各地分行也都組有不同的運動隊伍。
「幾十年來,不論合庫如何轉型,員工如何遞嬗,這股運動文化從未改變。」沈臨龍十分自豪自家員工充滿土根性,認為雖然大多數行員看起來不像其他同業的員工那麼精明、討喜,甚至顯得憨厚而「粗勇」,但整體所顯現出來的健康、樂觀、親和氣質,卻也是其他行庫所不及的。
事實上,合庫一向保障自家球員的生活,只要球員願意日後就可轉任行員,而這些球員到了各地分行,大多發揮帶動效果,所以各地分行的運動風氣一直維持得很好,經常可見大夥兒把餐聽桌椅移動一下,就成了桌球廝殺往來的最佳場地。
「也因為球員有所保障,能夠專心打球,經常都有不錯的成績。」多年來,合庫為國家培養許多優秀的國手,像奧運桌球國手莊智淵,近期就和合庫另一位球員陳建安,聯手拿下世界桌球男雙冠軍的殊榮。
把運動當成工作做 永遠不能輕易退休
每當他到各分行巡視時,看到有些同仁因為業績壓力過大而情緒激動,都會鼓勵大家多重視休閒和運動,「先有健康再拚事業,人生的努力才有意義。」沈臨龍說,合庫分行數全國第一,金控更是第二大公股金控(全國是第四大),同仁都有「輸不起」的念頭,但凡事一定要往「開」處想,不要急著把重擔背在肩上、背回家中、背到夢裡,才不會既辛苦(心苦)又找不到解套之道。
沈臨龍說,人生隨時有挫折,端看是用何種心態來面對。或許常年運動鍛鍊出柔韌堅強的意志,他坦言並不懼怕壓力,反而覺得迎接壓力完成目標,是人生很有成就感的事。所以,偶爾會刻意挑戰高難度,然後想辦法解決。
「運動除了可幫助紓壓,也可幫助人沉澱,讓思考變得更清楚。」沈臨龍發現,當他在游泳時,腦子在水中特別冷靜專注,往往能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過去還不那麼忙時,他一周平均游泳三次,如今改為一周游一次,也就是周六早上打籃球,下午去住家附近的健身中心游泳,藉機緩和一下打籃球緊繃的肌肉和膝蓋,同時冷靜思索各種問題。
規律且大量的運動,使得沈臨龍的另一半曾經笑他:「簡直把運動當工作來做!」沈臨龍聽了,不但不以為意,反而追加一句:「不但要把運動當工作來做,而且最好永遠都不退休!」
每晚與太太散步走路 邊走邊聊,輕鬆紓壓
沈臨龍說,20多年前,他聽到某位中醫師說:上了年紀的人容易有脂肪肝,最好吃完飯後立刻走路把脂肪燃燒掉,從此和太太奉行不輟。每天晚上吃飽飯後,兩人一放下碗筷,立刻出門去散步,依著固定的平坦路線,沒有壓力慢慢走,邊走邊聊,總在一個小時以上。
「一年中除非遇到颱風,有行走風險,外面風大雨大,如果只是微雨,兩人撐著傘也照走不誤!」兩人曾自嘲:「簡直像上癮一樣,沒做就覺得不行。」就算應酬完回家已晚,兩人半夜都還出門去散步,半路遇到熟識的巡邏員警,都表佩服。
沈臨龍坦言,「和太太一起散步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藉由輕鬆聊天,白天的壓力、情緒都能紓解,共享快樂的時光。」本身是職業婦女的沈夫人,原本個性較內向,平日不多話,但在和先生散步的過程,沈臨龍經常扮演聆聽者,太太盡情傾訴,互動愉悅。
「日子久了,在不同時段認識許多鄰居和狗兒,無形中交了不少朋友。」有時沈臨龍出差,只有太太一個人外出散步,熟人看到就會問:「妳先生呢?」太太自然互動交談,個性因此變了許多。「我出差在國外,只要環境安全,有機會還是會晚間走路散步。」擔心安全時,可以邀同仁一起,「可惜有些年輕同仁走個20分鐘,就想回旅館了,可見運動習慣養成的重要。」……大家健康雜誌臉書粉絲團每天都有健康實用的訊息,關心您的身心健康,快上網搜尋喔!
來源:大家健康雜誌103年1、2月合刊號】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22828&page=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