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2 08:27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國銀立足香港放眼大陸,各有利基。近3年才來香港報到的合作金庫(5854),在考慮台商存款吸收不易之下,現將業務布局焦點轉為對台商的企金與財富管理放款,其中對香港外商銀行祭出的財富管理「100萬美金」高門檻,合庫鎖定門檻以下的客戶為目標,以「積少成多」方 式擴張在港財管業務。
在香港,包括匯豐、渣打、花旗、瑞士信貸等外商銀行,財富管理業務都有一定的進入門檻,多半都在100萬美元以上。合庫香港分行經理林衍茂對此指出,不少台商客戶一來比較喜歡將資產分散布局,另一方面外資銀行主導性格較強,但台商客戶則希望商品種類選擇的主導權儘量在客戶手上,合庫藉由這樣的機會爭取更多台商作為財管客戶,並以債券型基金作為主力投資商品。
香港金融圈人士也指出,分析各大行庫目前在港營運的特色,因為「先到後來」有所不同,而成為業務特色的最大分水嶺。其中,華銀、兆豐因為擁「早到」的先機,成為拆款提供大戶,據透露,最早在香港發展的華銀,因而「提早」接收了大批在港台商存款,現在華銀的香港分行存款規模,甚至是部分國銀香港分行的6、7倍之多!
由於華銀、兆豐銀具有龐大台商存款為基礎的優勢,因此,其業務結構比起其他國銀大有不同,有5成的業務是進行同業拆款調度、2成用於投資有價證券,可說是在港台資銀行同業拆款的主要供給者。
後到的合庫、土銀、台企銀、玉山銀等在台商存款已吸收不易之下,各有其他發展方式;其中玉山銀則以香港為財務操作重心,據悉,玉山銀已把原設在台灣的交易室,直接搬到香港,一方面與國際股市接軌,一方面在港接觸國際金融訊息也更四通八達,去年,玉山銀香港分行就因操作澳幣買賣得宜,因此貢獻全行相當比重的盈餘。(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朱漢崙、王立德/台北報導)
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