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新聞分析-政策包袱沉重 考驗剛開始 2010-11-08

2010-11-08 00:50 工商時報 黃欣
 合作金庫商銀因其官股色彩,發展向以穩健保守為主。儘管在台灣擁有300多家分行網絡,為全台分行家數最多的銀行,但合庫的登陸之路,卻走的異常艱辛。

 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首度開放讓台資銀行設立大陸辦事處,8年後,隨兩岸完成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商簽,合庫於今年獲准升格分行。

 據北京金融界人士分析,合庫當時選擇落址北京,一方面利於蒐集商情,並兼顧「遊說」之效;此外,大陸法規並未規範辦事處與分行地點要在同一處,未來機動性強,北京因此成為首選。

 而如今作為首家「異地籌備」分行的台資銀行,合庫從選址、裝潢、聘僱當地員工到人脈關係等,等於重新建立。再加上長三角為台資銀行登陸一級戰區:土銀、一銀與國泰世華選在上海開設分行;彰銀分行在昆山;台企銀上海辦事處也將成立,面對來勢洶洶的同業,過去未在長三角深耕的合庫,打拚業績面臨更大挑戰。

 事實上,由於合庫具備豐富的中小企業融資經驗與專業,也是早期陸銀極力拉籠結盟的對象。過去中國工商銀行要將5%的廈門國際銀行賣給合庫。廈門國際銀行成立於1985年8月,是中國首家中外合資銀行,註冊資本10.69億元人民幣,股東最初包括中國工商銀行、福建投資企業集團公司、廈門建發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上市之閩信集團有限公司、亞洲開發銀行、日本新生銀行及美國賽諾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此外,北京銀行也希望與合庫合作,一同拓展兩岸市場,當時合庫礙於國內政策風向及其公股身份,全都婉拒,也錯失了最佳合作機會。

 此刻合庫蘇州分行即將成立,不但考驗合庫人的開拓能力,更考驗著老行庫這回能否掌握時機,擺脫政策包袱,徹底發揮業務專才。

沒有留言: